首页 > 新闻中心 >

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全新版《红旗颂》向祖国献礼!

 70年前的今天,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红旗终于在上海滩上空飘扬,上海,解放了!为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再次出版由著名交响乐作曲家吕其明先生创作于1965年的《红旗颂》(定稿版),向上海解放7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2019版《红旗颂》(定稿版)封面


《红旗颂》是中国第一部歌颂红旗为主题的器乐作品。作品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韵律、匀称的结构和磅礴的气势,讴歌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千秋伟业所进行的艰苦卓越、坚韧不拔、勇敢顽强、前赴后继的长期斗争。作品深入人心、脍炙人口,展现了70年前开国大典上史诗般恢宏壮丽的场景,以及中华民族为创造更加美好未来而继续奋进不息的坚定意志和决心,是用音乐见证一个时代的标志


尽管《红旗颂》已被公认为中国交响音乐文化的“红色经典”,并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但为何在今年又再次出版?一是,吕其明先生作为一名富有崇高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作曲家,对作品力求尽善尽美,此次定稿版《红旗颂》对部分内容又进行了润色与修改。二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管弦乐序曲《红旗颂》(套谱版)的出版是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献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社各个时期出版的《红旗颂》



2012年《红旗颂》交响合唱套谱版(50册,8开,432面)

2011年《红旗颂》总谱与合唱版(7册,8开,92面)

2009年《红旗颂》管弦乐序曲总谱与分谱版(24册,8开,468面)

2007年《红旗颂》音像产品(1CD配1册子)

2006年《红旗颂》管弦乐序曲版(单册,8开,283面)

1997年《红旗颂》序曲总谱版(单册,8开,49面)

1979年《红旗颂》管弦乐序曲总谱版(单册,10开,60面)

1979年《红旗颂》管弦乐序曲总谱版(单册,32开,59面)


2019年4月8日晚,陈燮阳执棒上交奏响《红旗颂》,拉开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序幕。本社《音乐爱好者》期刊杂志以“红旗颂”为主线,对吕其明先生进行专访,通过专访我们可以了解到吕其明先生对《红旗颂》的创作初衷及多次修改历程,采访节选如下:


《音乐爱好者》4月刊封面人物


首演于1965年的《红旗颂》是中国第一部以歌颂红旗为主题的器乐作品。


在这首乐曲诞生后的五十四年时间里,作曲家吕其明对其进行了多次的修改。


2019年上半年,《红旗颂》总谱终成定稿,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我送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礼物,祝愿我的祖国永远繁荣富强。”吕其明如是说。


2007年,创作中的吕其明


吕其明先生表示,他修改《红旗颂》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我在写作这部作品时,作曲功力还不太够,没有达到‘一锤定音’的级别。如果我当时的水平能再高一点,也许一次就定稿了。


第二,时间太紧急,我从接到命题到完成作品一共只有七天,这么点时间,把总谱从头到尾抄一遍可能都不一定够,更不用说从无到有地创作出一部作品了。”


年轻时的吕其明


事实上,在《红旗颂》刚刚完成后不久,吕其明就觉得有些地方的处理不够细致。“在创作过程中,我设想了好几个方案,比如到底用什么曲式结构呢,是三部曲式还是其他曲式;用几个主题呢,是两个主题还是一个主题,甚至三个主题,等等。但由于时间实在太仓促了,我来不及把每个方案都进行详尽的推敲,只能抓住一个我直觉最好的方案写起来。如果能给我更长的时间,比如一年半载的话,我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由于《红旗颂》在“上海之春”上公开首演后,立刻得到各大文艺团体的竞相演出,广为流传,吕其明不便对作品进行特别大的改动。“因为大家已经听习惯了,万一我一下子修改了很多,人家就不承认这是《红旗颂》了,怎么办?”于是,吕其明只好选择了一种“循序渐进”的做法。“我将改动分步骤来进行,像切香肠那样一点一点地修改。这样的话,即使是专业人士,可能也要多听几遍,才能分辨出其中的不同之处。”


《红旗颂》演出现场


为了保持作品原来的风格,吕其明没有对其结构和主旋律进行大的改动,“还是一个引子,一个尾声,三部曲式的单主题结构”。那么他修改的,究竟是哪些地方呢?


“我在配器的色彩等方面做了细化,让乐曲听起来更加舒服,”他举了个例子,“比如主旋律的和声,最初的版本是四拍用一个和弦,这种处理方式在歌唱性的旋律主题里是非常合适的,但放在进行曲中便会显得单调而动力不够。”因此,他改成了两拍甚至一拍就换一个和弦,那样和声听起来就丰富多了。


“还有,就是在乐曲中补充了完整的国歌旋律,在最后的高潮部分,国歌的主题再次出现,这样气势一下子就出来了。”


类似这样的一个和声、几个音符的改动,全曲有将近四十个地方。在吕其明看来,这些修改都是必需的,虽然只是细微的改动,但对整部作品的品质提升至关重要。“就像一个雕塑家在一件作品最后收工前,要用砂纸去精细地打磨一样,作曲家对他的作品也要进行反复的精雕细琢,这样才能使其成为精品。”


吕其明


吕其明本人对《红旗颂》有着这样一个准确的评价与定位:一部标题性的、普及性的、接地气的、雅俗共赏的作品。


在他看来,一部专业的音乐作品,特别是器乐作品,只有得到专家和群众的双重认可,才能被称为是一部完美的作品。“一方面,专家认可你的作品中有很多创作技巧值得研究;另一方面,老百姓也喜欢你的作品。这可以说是音乐艺术的‘最高标准’了。”


然而在《红旗颂》中,吕其明并没有动用任何高超的创作手法,只是用了一种非常朴实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它可能达不到音乐作品的‘最高标准’,但我不求我的作品笼罩着什么耀眼的光环,我最大的欣慰和唯一的追求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与赞许。”


2019年上半年,《红旗颂》总谱终成定稿,将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我送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礼物,祝愿我的祖国永远繁荣富强。”吕其明如是说。


本文为节选,全文刊登于

《音乐爱好者》杂志2019年4月刊

版权所有:上海音乐出版社有限公司  沪ICP备0501954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752号